日本两统迭立肇始者

然后,出现了日本的南北朝

Posted by Roach on October 3, 2015

偶尔发现日本历史上也有南北朝,就看维基了解一下。但是维基百科中日本南北朝历史给的略简,就将维基百科中看的其他内容按时间线copy如下。

南北朝时代 (日本)

后嵯峨天皇(日语:後嵯峨天皇/ごさがてんのう Go-saga Tennō;1220年4月1日-1272年3月17日),第88代日本天皇,1242年2月21日 - 1246年2月16日在位。讳邦仁(日语:邦仁/くにひと Kunihito)。他是两统迭立问题的肇始者。

后嵯峨晚年耽于游乐,1259年,迫使后深草天皇退位,让宠妃所生的恒仁太子即位为龟山天皇,后深草天皇因此愤而出家。其后代子孙称为持明院统(后深草天皇儿子建立)皇室,与龟山天皇的子孙大觉寺统(龟山天皇孙子建立)争夺皇位。双方后在镰仓幕府的调停下决定两系皇室分别继任天皇(交替继任),史称两统迭立。

日本的南北朝是指1336年至1392年间,分裂为南、北两个天皇与皇室的时代,之前为镰仓时代,之后为室町时代。在这段时间里,两方有各自的皇位承传,也各自有朝廷并立。

下面是南北朝(日本)的形成:

后醍醐天皇


这里,就不得不提后醍醐天皇,并顺势说一下小日本南北朝的形成。他是第96代天皇,他爹是91代,他哥是94代(这里可以看出两统迭立,具体就是当时哪个‘桶’强一点可能该统人任天皇机会高点,也不绝对,哪方不同意可以找幕府,幕府让你当你就当,幕府觉得一方有理,那另一方在任天皇就退位)。镰仓幕府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成功抗击元朝的入侵,但受货币经济影响,无法恩赏抗元官兵,导致了武士对幕府的不满日益增高。后醍醐天皇积极筹备倒幕计划。想借机把幕府推翻,不然天皇就是傀儡(天皇的族系号称“万世一系”,从首任天皇神武天皇以来一脉相传,并不像我国、韩国、越南等经历过改朝换代,这是由于天皇在历史上能掌握实权的时间很短,所以反而能避过战乱,使皇室更加长寿。说白就一直是个傀儡,没什么威胁,拿着号令天下挺好)第一次,倒幕被发现了,他身边人被杀了,幕府不知如何处置后醍醐,还让他做天皇。这人更坚信推翻幕府,元德2年(1329年)假借为中宫安产祈祷为由,暗地里为征讨关东祈愿,并拉拢兴福寺、延历寺等寺社势力的关系。但大觉寺统的贵族大多支持邦良亲王,而持明院统的贵族则支持镰仓幕府,后醍醐天皇陷入了孤立状态。而且邦良亲王病死后,镰仓幕府指定持明院统的量仁亲王为皇太子,后醍醐天皇的皇位岌岌可危。元弘元年(1331年)后醍醐天皇再次计划倒幕,但被身边的吉田定房告发;后醍醐天皇携带三神器逃出京都,以比叡山为据点,举兵讨幕。但最后被包围在了笠置山(今京都府相乐郡笠置町内)。幕府以绝对的兵力优势攻陷了该城并逮捕了天皇。这就是元弘之乱。

流放和复归


镰仓幕府将策划倒幕的后醍醐天皇废黜,拥立持明院统的量仁亲王即位,是为光严天皇。而镰仓幕府则商议,以承久之乱中策划倒幕的后鸟羽上皇被流放隐岐岛之事为先例,将后醍醐天皇本人也流放到了隐岐岛。次年后醍醐到达隐岐岛。但是当时倒幕的势力,如护良亲王、河内国的楠木正成、播磨国的赤松则村(圆心)等人,活跃于日本各地,纷纷表示效忠于后醍醐。元弘3年/正庆2年(1333年)后醍醐天皇在名和长年等人的帮助下逃离隐岐岛,逃至伯耆国船上山(今鸟取县东伯郡琴浦町内)举兵讨幕。镰仓幕府的执权北条守时派遣足利高氏(即后来的足利尊氏)前往征讨,但足利高氏却倒向了后醍醐一方,攻陷了幕府的六波罗探题。此后新田义贞在东国举兵,攻陷镰仓,北条氏和镰仓幕府一起灭亡了。

建武新政


回到京都的后醍醐天皇不承认光严天皇皇位的合法性,尊之为上皇,剥夺了他所有权力。同时废除了幕府和摄关制度,建立了天皇独裁政权,由天皇自行任免官职。这就是历史上的建武新政。同时废去了邦良亲王遗孤康仁亲王的皇位继承权,将自己的儿子恒良亲王立为皇太子。

建武新政表面上是复古,事实上建立了天皇专制政权。而且其激进的改革、恩赏的不公平、朝令夕改的法令和政策以及对贵族、大寺社、武士等较大势力集团权利的侵害,最终导致了新政的失败。公卿们也对新政持冷漠态度,著名的二条河原落书就对新政的无能进行了批判。同时,征夷大将军护良亲王在倒幕中功勋卓著,但在足利尊氏的谗言下,被天皇放逐到了镰仓。

足利尊氏的反叛


建武2年(1335年),足利尊氏(他是想开幕府,对征夷大将军不满足)借镇压中先代之乱的契机前往东国,镇压成功之后在镰仓自行封赏有功的将领,与新政对抗。后醍醐天皇命新田义贞前往征讨,义贞在箱根竹之下之战中败北,尊氏迫近京都。但随后楠木正成、北畠显家在京都击破尊氏,尊氏逃往九州岛。翌年足利尊氏在九州站稳了脚跟,得到了光严上皇的院宣,再次迫近京都。楠木正成建议同足利尊氏谈判,同时迁都以疲敌军,但被后醍醐天皇拒绝了。新田义贞、楠木正成一起讨伐尊氏,在凑川之战中战败,正成战死,义贞逃回京都。

南北朝时代


足利军入京后,后醍醐天皇逃往比叡山抵抗。足利尊氏建议达成和解,后醍醐天皇将三神器交出。尊氏让光严上皇开设院政,并由持明院统的光明天皇即位,制定建武式目,开设室町幕府。后醍醐天皇从幽禁地花山院中逃出,声称交给足利尊氏的三神器是赝品,自己本人逃到了大和国的吉野(今奈良县吉野郡吉野町),开设南朝朝廷,从此开始了日本的南北朝时代。

后醍醐天皇让新田义贞奉尊良亲王和恒良亲王前往北陆;怀良亲王为征西将军,前往九州;宗良亲王前往东国;义良亲王前往陆奥。向各地送出皇子镇守,与北朝和室町幕府对抗。

延元4年/历应2年(1339年)八月十五,后醍醐天皇让位给了回到吉野的义良亲王(后村上天皇),翌日遗言“讨灭朝敌、夺回京都”,在吉野的金轮王寺驾崩,享年52岁(满50岁)。

南北朝简史(非常简)及结束


1331年,持明院统的光严天皇在镰仓幕府支持下即位,流亡的后醍醐天皇坚持不退位,为广义的南北朝时代开始。1333年大觉寺统的后醍醐天皇灭镰仓幕府后,进行首度王政复古,推行新政,史称建武新政。由于新政未能满足武士要求,且仅重用京都公家贵族,故引起军人们的愤怒。当中倒幕大将足利尊氏更为不满,其虽被赐予天皇名字中之尊字,但其有意开幕府,采取架空皇室的武人政治。

而后,足利尊氏迫后醍醐天皇退位,并立持明院统之光明天皇。光明策封他为征夷大将军,建立室町幕府,是为北朝之始。而后醍醐天皇被迫退位后设法逃出,持着天皇象征的三神器复辟,退往大和(今奈良县)的吉野,是为南朝,至此南北朝终于形成,史书还称为“一天二帝南北京”。

经过多次攻防后,南朝势力衰退,终于南朝后龟山天皇将三神器交给北朝后小松天皇,南北朝时代于焉结束。

至于两方何者为正统性,直至20世纪初期,幸德秋水提出当时明治天皇的正统性问题,明治天皇最后作出结论(1911年):以南朝天皇为日本的正统,北朝天皇保留名号,但不列入正统(也就是北朝历代天皇不列入天皇代数)。在两统迭立时持明院统的天皇还是第几代天皇,像两统迭立期间持明院统最后一任天皇是95代,他儿子是北朝1代(进入南北朝),但已不列入天皇代数,即只能称他北朝1代和名号。小日本南北朝期间大觉寺统天皇是正统(4任,天皇——这是个小国家但是从古就图谋甚大,为96-99代天皇)。直到后龟山(99代,南朝4代)将‘三神器’(一说谁有三神器象征皇权,就是正统)交给北朝6代后小松后,后小松才成为第100代。但是,后来后小松违背两朝讲和(足利义满提出,后龟山拿出三神器,但继续两统迭立)的条件,立自己儿子为101代天皇。此后天皇均为持明院统–北朝后代:-(


天皇只是棋子

下面内容来自:日本投降后曾有十几位“天皇”争宝座

日本天皇号称“万世一系”,但在历史上,关于天皇的正统问题曾出现多次激烈的纷争。二战结束后,在刚刚占领日本的美军眼皮底下,就上演了一幕多位“天皇”争夺皇位的大戏。天皇没有被处死,就是美国的原因,裕仁是最大的战犯却免于军事法庭的制裁。四国分治日本,蒋中正筹备内战放弃,英国无暇顾及,美国独占日本(因提防,没有邀请苏联驻军)使得日本免于像德国一样被分割。

十几位“天皇”群起争宝座

  1946 年1月18日,美军的《星条报》在头版头条赫然刊登了题为《他才是真正的日本天皇》的爆炸性图片新闻。照片中的人身着印有十六瓣菊花徽章的和服,站在印有同样大型菊花徽章的帷幕前,宣称自己才是“正统的天皇”。他就是56岁的熊泽宽道,当时是名古屋市一家杂货店的老板。熊泽在报纸上声称:“我是真正应该继承皇位的南朝直系,北朝血统的裕仁天皇应该退位,我应该继承皇位”。三天后,美国《生活》杂志再次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使日本天皇的皇位之争成为当时世界关注的焦点。

  早在1945年9月,熊泽宽道就给驻日美军司令麦克阿瑟将军递交了一份陈情书,信中称:“我是南朝后龟山天皇第18代子孙,是正统的天皇,现在的天皇是篡位的北朝天皇的子孙,他必须将皇位返还给我”。这件事引起了麦克阿瑟的注意,他专门派军官赴名古屋探访熊泽。此事曝光后,日本报纸争相报道,国内舆论一片哗然,日本皇室极为紧张,人们纷纷猜测美军是否会用熊泽替换当时的天皇裕仁。

  无独有偶,在熊泽之后,熊泽的3个亲戚也不甘落后,加入了争夺皇位的行列。除了熊泽系“天皇”外,日本各地又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了十几位“天皇”,如爱知县的 “外村天皇”和“三浦天皇”、鹿儿岛县的“长滨天皇”、新澙县的“佐渡天皇”、高知县的“横仓天皇”……他们均称自己才是正统天皇,将这场争夺皇位的大戏推向了高潮。

天皇之争缘起历史恩怨

  日本此时为何会出现天皇的正统之争,这还得追溯到日本的南北朝时代。公元13世纪末期,日本天皇统治已是徒有虚名,国家实权掌握在镰仓幕府手中。此时,皇室内部又因为争夺皇位分裂成两大派别,即以后深草天皇为首的持明院派和以龟山天皇为首的大觉寺派。当时,执掌大权的镰仓幕府对两派采取不偏不倚政策,明确表示:皇位应由两派交替轮流即位。1318年,大觉寺派的后醍醐天皇即位,并于 1333年灭亡镰仓幕府,一度恢复了天皇亲政。然而不久后,武士首领足利尊氏谋反,拥立持明院派的丰仁亲王为天皇,史称光明天皇。身陷囹圄的后醍醐天皇于 1336年男扮女装逃出京都,潜入京都以南的吉野山,重开朝政。从此,京都光明天皇的朝廷称北朝,吉野山后醍醐天皇的朝廷称南朝,双方均自称正统,称对方是“伪朝”,开始了南北朝之间长达数十年的对立。

  1392年,室町幕府第3代将军足利义满致函南朝后龟山天皇,要求南北朝统一,条件是将象征皇权的三神器(镜、玉、剑)和皇位让给北朝,今后皇位由皇室两派交替继承。同年,后龟山天皇答应了足利义满的条件,返回京都将神器交给了北朝的后小松天皇,至此,半个多世纪的南北朝对峙基本结束。

  南北朝统一后,足利义满却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后龟山天皇大呼上当。1410年,后龟山天皇逃出京都重建南朝,史称后南朝。为重夺皇位,南朝天皇的子孙不断进行斗争,持续了一个世纪左右,无奈大势已去,于事无补。此后,日本天皇均出自北朝天皇后裔。

  自此以后,南朝与北朝孰为正统,自会成日本历史著述中不可回避且聚讼不决的问题。南北朝对峙时期,自然各以自己为正统,称对方为“伪朝”,到南朝为北朝吞并之后,后代天皇均是北朝子孙,成王败寇,北朝一度成为正统,连那位忠心耿耿辅佐后醍醐天皇“建武中兴”的楠木正成(?- 1336),也被视为“朝敌”,直到1559年11月26日,正亲町天皇下敕,正式恢复了正成的忠臣名誉,世间对正成的看法才随之改变。到了德川幕府末期,为了大力提倡尊王思想,发扬武士道精神,大肆纪念楠木正成,并掀起了建立祭祀正成的神社运动。1872年(明治5年),又建立了纪念正成的凑川神社,当然这是后话了。

  德川幕府时期一般以北朝为正统,并承认两朝并立,如《本朝通鉴》。但在德川光国(德川家康的孙子)开始编纂的《大日本史》中,却是主张南朝正统论,为南朝天皇立本纪,而把北朝五天皇降入列传,编写《大日本史》纪传时,不顾北朝是当时天皇的祖先,视其为闰统。只为南北朝合一时的北朝的后小松天皇立本纪,并将此前的北朝五主附入后小松天皇纪之首。其理由是以象征天皇权威的三种神器(镜、玉、剑)的所归为基准,在南北朝对立时,三种神器在南朝手中,故南朝应为正统。

  到明治维新以后,官方态度倾向两朝并立论,但正统之争愈加激烈,终于迫使明治天皇作出了否定自己祖宗的裁决。事情的肇始是1910年的所谓“大逆事件”,明治43年5月,为暗杀天皇,宫下太吉在长野县制造炸药被发现,宫下太吉及其同谋者新村忠雄、古河力作、管野须贺被逮捕。而与此事件毫无关系的幸德秋水等全国的无政府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也在同年六月受到大搜捕。因是政府捏造的口实,所以审判是在极秘密中匆忙进行的,明治 44年1月18日幸德等24人就被宣判死刑。在审判中,当御用审判官指责幸德秋水“您的行为是天人概莫能许的大逆行为”时,幸德正气浩然地反问“当今的天皇难道不是从南朝的天皇手中抢夺三种神器的篡夺者的子孙吗“?(南北朝统一时,南朝让步的条件是恢复皇位的“两统(持明院系统和大觉寺系统)交替”,但北朝之后并没有履约。),这立即在社会上和国会内引起轩然大波,使当时的内阁首相桂太郎穷于应付,以致元老山县有朋不得不决定由天皇裁决,作为北朝后代的明治天皇迫于形式不得不宣布南朝为正统,北朝历代天皇不列入天皇代数,但天皇地位不变。从此拥立北朝的足利尊氏成为了乱臣贼子。相应的,在国定教科书《寻常小学日本历史》中对南北朝进行对等记述的喜田贞吉博士也被解除了京都帝国大学教授的职位,教科书中开始把南朝作为正统,把南北朝时期称为吉野朝(南朝定都吉野)时代。

  在明治天皇亲自裁决以后,南朝正统论一时成为主流。可是当时焦头烂额的明治天皇不会想到,这个裁决给他的孙子裕仁带来的严重的麻烦。

  熊泽宽道原本在名古屋经营一个杂货店。1945年因战争而失去了自己的店,生活陷入困苦。同年,日本被联合国军占领,他立刻向占领军司令麦克阿瑟递交了请愿书。他自称是南朝第9代天皇西阵南帝(熊野宫信雅王)的直系后裔,父亲死后,自己已经即位南朝第118代天皇,要求认可自己的地位。实际上,他的父亲熊泽大然已经在明治时代提交了要求承认皇嗣的请愿书,并被认可,封为“尊宪王”。当时日本已有严厉的不敬罪法律,如果无根据上奏将遭到严惩,足见这位熊泽“天皇”也是证据充分,底气十足。

麦克阿瑟改主意,裕仁保住皇位

  虽然天皇正统之争夹杂着诸多历史恩怨,但战后一下子跳出熊泽等十几位“天皇”,这背后也有美国人的“一臂之力”。

  1946 年元旦,裕仁天皇在美军的强大压力下发布《人格宣言》,第一次向全国申明自己是人而不是神,给一向视天皇为“现人神”的日本国民以巨大冲击。两周后,美国《星条报》便紧接着抬出“熊泽天皇”,此举无疑是趁热打铁,推动“化神为人”的运动,也是利用南朝后裔向裕仁施压,迫使其俯首帖耳,顺从地贯彻执行美国的占领政策。

  麦克阿瑟在刚踏上日本土地时,曾想严惩日本、审判天皇,以报在菲律宾战败的“一箭之仇”,履行他“不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死不瞑目!”的誓言。可是,当麦克阿瑟来到日本后,看到各地负隅顽抗的日军在天皇的命令下迅速解除了武装,他意识到“天皇是胜过20个机械化师团的力量”,萌生了利用天皇进行间接统治的想法。

  于是,麦克阿瑟决定不再更换天皇,而要极力维护裕仁和日本的天皇制度。1945年9月27日,裕仁亲自登门拜访麦克阿瑟,会见结束后,麦克阿瑟立即致电杜鲁门总统,建议美国政府“不能把裕仁作为战犯逮捕”。在麦克阿瑟的积极活动下,美国政府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1945 年12月初,盟军最高司令部国际检察局局长、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首席检察官基南动身前往日本,在飞机即将起飞时,一封杜鲁门总统的信交到他手里,指示他不得对裕仁和皇室任何成员起诉。然而,在二战中深受日本之害的盟国们并不领情,澳大利亚等国提出了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主要战犯名单,让美国政府大为恼火。美国政府一面游说盟国不要起诉天皇,一面向麦克阿瑟发出秘密指示:“日本国民显然是支持天皇制的。对天皇制的直接攻击会削弱民主势力而加强共产主义和军国主义这两种极端势力。故此命令总司令官暗中协助扩大天皇的声望,并促使其化神为人。”

  接到国内指示后,麦克阿瑟思忖再三,精心策划了一项日本天皇巡游全国的活动。麦克阿瑟想借此了解天皇在日本国民心目中的地位,以决定是否保留天皇和是否在远东军事法庭上审判天皇。1946年2月,也就是诸位 “天皇”冒出后不久,裕仁天皇开始巡视全国,所到之处受到日本国民热烈欢迎。这次变相的民意测验,更加坚定了美国庇护裕仁、保留天皇制的决心。于是,“熊泽天皇”很快被美国人抛弃。

争权失败,“熊泽天皇”在抑郁中死去

  “熊泽天皇”不甘心失败,他利用各种场合宣传“裕仁是伪天子”,“发动侵略战争、篡夺南朝皇位是北朝的残暴本性”。“熊泽天皇”吸引了很多支持者,他们有的出资,有的提供官邸。一个叫吉田长藏的人还组织了“南朝奉戴会”,发誓要效忠“熊泽天皇”。

  1946年秋,裕仁天皇巡视名古屋时,“熊泽天皇”和他的吉田“侍从长”尾随其后,要与裕仁理论,结果无人理睬。备受美军和国人冷落的熊泽,一气之下于1951年1月将裕仁告上东京地方法院,提出“确认现任天皇不够资格”的诉讼,但被法院以“天皇不受司法约束”为由驳回。

  1957年“熊泽天皇”让位于“尊信天皇”。1966年5月11日,熊泽宽道在东京板桥医院因胰腺癌悄然病逝,终年76岁。日本天皇正统之争最终尘埃落定。


不过,我想如果在日本灭国之前北朝一脉断了,且南朝还苟延残喘,那就牛B了:-)

日本南北朝1336-1392共58年,而中国历史上南北朝,上承东晋及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为止。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刘宋(南朝宋)、南齐、南梁(萧梁)、南陈四朝;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则包含北魏(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九朝。南北两势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式,故称为南北朝。不是一个上午就能查清楚,看明白的。

最后,附后嵯峨的画像,也可以认为是其他天皇的画像,都一样。不一样的应该就是画的和尚模样,天皇归隐当和尚嘛,或者是穿的西装,不过,天皇去除神性后,还有没有人为其画。神道教,和和呵呵……

后嵯峨天皇